4月7日从在重庆市举行的2018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进展国际会议上获悉,我国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率(CSR)已从1988年的83提升至2017年的2205,提升了近27倍,提前实现了《“十三五”全国眼健康规划》提出的我国CSR要在2020年年底达到2000以上的目标。
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。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达80%以上,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%以上。
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方式。
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率(CSR)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开展白内障防盲工作水平的指标,一个简单、易懂、易算的指标,既考虑各国各地区白内障手术的绝对数量,也考虑了其人口数量差别。但CSR指标不能反映白内障手术适应证的掌握情况和白内障手术的质量等。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顾问、亚太眼科学会防盲委员会前主席、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赵家良教授介绍,衡量白内障防治水平还有一个更精准的指标,即白内障手术覆盖率(CSC)。CSC是指在需要施行白内障手术患者中,已经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比例。
根据2014年覆盖全国东、中、西部9省市的眼病调查结果,我国CSC已由2006年的%,提升至2014年的%,翻了近1倍。
我国防治白内障盲已取得重大进展,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,各省白内障手术率和白内障手术覆盖率相差很大,部分省有下降趋势,应找出原因加以解决。
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表示,在继续加强防盲治盲工作同时,在新时代背景下,现在我国白内障手术已从防盲手术逐步转变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,同时提供功能性人工晶体,帮助患者不仅“看得见”,还要“看得清”。
未来将更注重治疗的精准化,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上一篇 :做志愿者让我的25岁更有意义
下一篇 :返回列表